比邻高要市新桥圩镇西边,有一条约400户人家的古村庄叫北寨村。村庄绿水环绕,绿树婆娑;水牛在榕荫下悠闲地嘴嚼着胃里反刍的草料,偶尔还听到一两声鸡鸣狗吠。这里远离城里的喧嚣,显得格外明静休闲。
村南边有一座古祠堂,硬山顶风火墙呈方角形分级向墙首延伸,梁脊灰雕着二龙吐珠图案,颇具岭南古祠堂建筑特色;正面墙月梁柱上有一副柱联写着:南有送春来八九十韶光先及第;东坡分派远百千万岁月数登科(见图)。对联虽不甚工整,但从联意上可以反映出其族人承传重教兴学的优良传统,并以北宋大文豪、书画家苏东坡为荣耀。
高要新桥镇北寨村苏氏宗祠
最引人注目的当数祠堂大门门匾上的“苏氏宗祠”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。一般地说,繁体“苏”字里的“鱼”字本应是四点底的,但它却写成三点底,当地人称之为“三点苏”,说起来还有个典故。
苏氏宗祠门匾上的“三点苏”
清代道光壬辰年(1832年),有个族中秀才苏浚到省里应乡试,四书五经、申论等科目都考得不错,字体也工整流畅,自以为科举有望。后来,考官发现苏浚的“苏”字只有三点底,说他治学不严,责道:“苏浚,你这“苏”字明明是四点底的,为何漏了一点?如此粗心大意岂能入士?”
苏浚镇定自约地答道:“考官大人,‘三点苏’是我们苏姓人家习惯写的字,晚生的祖祖辈辈都是这样写的,所以……。”
考官一听,大惑不解,怒道:“胡说!这分明是狡辨之辞!”
苏浚解释道:“晚生不敢欺骗考官大人。您看这‘苏’字有草有鱼有禾,乃上天恩赐给我们苏姓的福祉。然而‘鱼’下的四点实为‘火’字,草遇火则焦,鱼遇火则熟,禾遇火则死矣。“四点苏”乃我苏姓之大忌。而三点为‘水’字,有水则草、鱼、禾生矣,故以三点写苏字也。”苏浚的辩解,在情在理,令考官释去他治学不严之嫌疑。是年,他一举中得大清壬辰科第十名举人。当年这方中举的桅杆夹石碑现仍竖立在祠堂门前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,感谢每一位的分享。
下载族谱网APP,找到“圈子”加入姓氏圈